《加里森敢死队》是尼古拉斯·卡拉桑托执导的二十六集美国战争电视系列片,由朗·哈柏塞、萨·达诺瓦、鲁迪·索拉里、布兰登·波恩等主演。
剧中讲述了一群来自美国的失足青年,他们行为放荡不羁,身世恶贯满盈,却不断建立功勋,成为英雄。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加里森敢死队外文名 Garrison’s Gorillas
类 型 战争、动作
制片地区 美国
拍摄地点 美国发行公司 美国ABC电视制作公司
首播时间 1967年9月
导 演 尼古拉斯·卡拉桑托
主 演 朗·哈柏、塞萨·达诺瓦、鲁迪·索拉里、布兰登·波恩
集 数 26 集
每集长度 45 分钟
出品时间 1967年
剧情简介
二战后期,战争越来越残酷,中尉加里森从监狱里找来一些杀人犯、骗子、强盗、小偷组成一支前所未有的敢死队。这些人各有所长且极具个性,抱着立功赎罪的目的加入到这支队伍中来。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纵横于欧洲各国,深入敌后,一次次打入敌军,营救战友,轰炸雷达站,绑架德军元帅,偷取秘密情报,盗取德军物资,摧毁敌人计划,打击黑帮团伙,把德国人骗得晕头转向,打得落花流水。这些人虽然是在押的囚犯,但却骁勇善战 [3] ,虽然他们常常抱怨任务艰巨,偶尔也有小偷小摸,甚至于关键时刻撒手离去,但是正是这些缺点使情节更加真实可信,也更加可爱。由于他们的英勇表现,战争形势一步步转变。
幕后花絮 无心插柳 《加里森敢死队》这部连续剧在刚开始构思的时候,只是ABC准备作为连续播放了五年的连续剧《战斗(COMBAT)》的代替品,来填补该片下档的空白。影视公司的人找了《战斗》的几位演员和一些新演员拍摄了样片,这样一来如果观众不接受新剧集的话,他们可以把它继续拍摄成《战斗》的续集。但等连续剧拍摄之后,公司撤掉了《战斗》中的演员,重新拍了片头和片尾。演员都有个性
布兰登·布恩是这部连续剧中第一个被确定的演员,并在一开始就确定为酋长,因为布兰登·布恩并没有印第安血统,所以这个酋长也被设计成混血印第安人。在选演员的时候,卡西诺这个角色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所以ABC找到布兰登,想让他改演卡西诺。但布兰登一直认为自己是酋长的最佳人选,在ABC重新选择酋长角色的演员的时候,他还执著地到挑选场地看那些应征的演员。但几乎在《敢死队》开拍的前一天晚上,鲁迪·索拉里被确定出演卡西诺这个角色,布兰登终于如愿以偿继续扮演他花了许多心血去研究和塑造的酋长。
鲁迪使得演出趣味昂然。他个性突出:意大利血统,专横,大嗓门,有时挺惹人讨厌,特别爱抱怨,但技术能力高超。鲁迪本身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他不愿意让观众把意大利宗和黑帮联系在一起,所以他总会尽量避免把卡西诺当作意大利人。在《利用摩擦》这一集中,卡西诺和高尼夫假扮意大利士兵混入军队,大家都觉得他该说意大利语,他也说了,但他请他们重写了剧本,变成他是在监狱里从同室的难友那儿学的意大利语,因为他压根不是意大利人。
大家都觉得这有点怪,所以会拿他开玩笑。在《战争游戏》这一集中,卡西诺并没有出现,头儿带着酋长高尼夫长途行军,很长时间没有吃东西。本来台词写道:“我几乎能瞧见卡西诺:回了伦敦,吃着牛排、马铃薯泥,还喝着酒。”三个人决定跟鲁迪开个玩笑,于是问导演Georg能不能把台词改一下,结果他们最后说的是:“我打赌他一定回去了,吃着意大利卤质面条,配上mosta-cciloli(一种意大利食品),还有一支特级的夏缔酒!”——上译翻译为:“面条,蘑菇大块肉”,他们把所能想到一切关于意大利的事都扔了进去,最后导演采用了这句话。
这集拍完后,鲁迪显然很生气,一天都没跟大家说话!大家原来觉得这么做很有意思,包括导演Georg,以为这段能叫鲁迪乐得大笑。可当他回来拍下一集时,显然受了伤害,非常恼火、失望。罗恩于是找到鲁迪说:“鲁迪,你不会当真吧?”他回答:“哦,是的。我能想到其他人会这么开玩笑,可我没想到是你这么做,罗恩。”但过一两个星期,他就能笑对这段了。
高尼夫(GONIFF)的意思是小贼,为了能让英国人接受这部片子,他们将高尼夫设计为英国人,让他带着点英国口音。而克里斯托弗·卡里对高尼夫这个角色有着独特的理解,他愿意把高尼夫塑造成一个在枪战中打死一个鬼子都要心惊肉跳一下的小人物,因为在他看来,不可能人人都是英雄。一开始克里斯托弗·卡里并不觉得这部剧能拍多长,他自己导片还忙不过来,但他拍过样片之后,ABC的人告诉他:“如果你拍这个短片,我们就和你签五部片子的合约”。
克里斯托弗·卡里塑造高尼夫的方式让导演和编剧感到很吃惊,他们曾经一起研究过,是否接受这样一个“贪生怕死”的敢死队员。但克里斯托弗·卡里说:“你们得接受,因为那才是高涅夫,不可能每个人都是英雄,都是主角。”在《定时炸弹》的最后枪战中,高尼夫被击中了,克里斯托弗·卡里倒了下去。于是所有的人都跑了过来,导演问:“你他妈的在干什么?”克里斯托弗·卡里说,“就按平时给特写。”导演这么做了。战斗结束后,其他的敢死队员拥了过来,以为他被打死。可是克里斯托弗·卡里抬起头,说,“完了?”这就是克里斯托弗·卡里队高尼夫充满灵感和即兴的小创造,因为他知道很多士兵都那么干。他的意思是,这是真实的。你被打中了所以你用不着继续打了。你可以假装死了,接下来无论发生什么,你都能活下来。
在敢死队五名成员背景的设置中,酋长是唯一一个如白纸一样,编剧导演什么也没说过的,甚至连他入狱的罪名都没有提及。布兰登·布恩则认为酋长是因杀人罪而定罪——但他应该是无辜的,他想让酋长显得良心未泯,希望观众能感到他确实是被冤枉。演绎这个角色时,布兰登有意地加入了许多剧本上没有的东西,当酋长和加里森敢死队之间的情感纽带越见牢固时,这种演绎就更加明显。当导演说:“他们其实脑海里有詹姆斯·迪恩情结,起码在年轻那方面。”鲁迪·索拉里立刻接口道:“哦,你不该那么说!”可是布兰登并没有受此影响,他在扮演酋长时再也没有在脑子里想过詹姆斯·迪恩的样子。
敢死队成员都被塑造成具有迥然不同的个性特征的角色,比如卡西诺鲁莽直率,戏子温文稳重,酋长则被塑造成寡言少语的年轻人。在剧集的开始几集中,演员一直努力表现出酋长和头儿贯穿始终、休戚与共的感情,时间流逝,加里森会不假思索地找酋长,而不是其他人,做他的后援。他们彼此的信任显然已经牢固建立,酋长对头儿总是心怀感激,因为有好几次加里森救了他。而《兵不厌诈》中头儿制服灰勒后将弹簧刀掷向酋长手边的镜头,编剧是希望借此体现头儿在某中程度上尊重酋长的走向,而且也预示着头儿对酋长在敢死队中的影响的看重。
酋长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布兰登在角色的肢体语言上倾注了巨大的心血,这对角色的可信度尤其是保持这份可信度非常重要了,他亲自设计一些打斗场面,不愿意要替身来代替,甚至替身拍过的他也要求导演剪掉。幸好导演Georg理解他并满足了他的要求。《死里逃生》时,仅仅一个凭窗而立的背影,布兰登反复要求重拍,而导演对此表示了支持和同意。
酋长的飞刀
酋长最有特色的一点是他的飞刀。一开始他们还不清楚飞刀究竟是从领口还是别的什么地方被突然拿出来,于是布兰登设计了一个臂章式装备,刀就插在上面,任何时候都可以通过一个弹簧装置滑落到手上。整个设计都是皮质的,紧紧捆在前臂上,通过皮带扣固定。他把设想告诉了道具部门,他们研究后给最终做出了一个和他设想的一模一样的装备。
布兰登第一天将这个护腕系在手臂上被大家看到的时候,是一拍一个罗恩正拿着地图走向他的镜头,罗恩看见了他前臂上的东西,他打量了两遍——然后转过身看着导演:“你打算让他戴着这玩意?”他觉得这是他看过最啰里吧嗦的道具……“会影响整个镜头!这东西会支配整个镜头!”所以他就一直抱怨这个东西,一直抱怨到整个片子结束!而鲁迪则觉得不应该过分宣扬暴力,因为他正好有处于敏感年龄的孩子,所以他对那把刀提出过严肃认真的抗议,并专门跟布兰登进行过严肃的讨论。
关于这把刀的小笑话层出不穷,导演Georg说:“试着让酋长的飞刀发挥作用是件很有趣的事,我是说,他成了‘扔’刀的专家,但是这不意味着扔出去的刀总能落到预期之地。”
为了做到这一点,你要把刀放在一个弹弓上弹出去,不过它从来不曾遂你心意,指哪儿飞哪儿,要不就是直接掉地。酋长被弄得很沮丧:“你看我还要做多少次啊!”我回答,“只要击中目标就行!“
在《奇盗》中,酋长的刀扎在鬼子的后背,鬼子惨叫着掉进水中,罗恩于是悄声说:“感谢上帝那刀终于壮烈了!”换言之就是刀没了,他已经随着那坏人一起掉进了河里。而布兰登则在旁边饶有兴趣地开着玩笑:“放心,刀的供应源源不断。”
等到《加里森敢死队》放映之后获得了轰动,酋长成为最受欢迎的角色,布兰登在街上常常被人拦住,甚至拿着刀子塞在他手里让他表演飞刀绝技,他只好以刀子不称手来推托。
终止的原因
很可惜,这部连续剧只拍了一季就被迫中止,中止的原因众说纷纭,布兰登告诉我们,因为那几年美国正处在越战期间,社会上反战情绪很严重,《加里森敢死队》因为表现了战争而被某议员在国会上提过名,所以不得不中止拍摄。这不能不说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
结束《加里森敢死队》的拍摄之后,大家暂时分离了,但是还是有合作的机会,比如布兰登和克里斯托弗·卡里就曾在此合作。那时候盛传他们俩是有矛盾的,但有一天克里斯托弗·卡里敲开布兰登房间的门,老朋友又在一起开心地笑了。
布兰登在《加里森敢死队》之后成为ABC力捧的红星,他因为酋长这个角色获得了很多的荣誉,包括金球奖最佳电视男主角的提名,青年人和孩子们特别崇拜他。但很遗憾他之后并没有特别红,他做了几次环球旅行,不久,他的经纪人死了。于是布兰登想,也许应该暂时停一停脚步,做些调整……
社会影响
1980年,美国电视剧《加里森敢死队》被中国电视剧市场引进。它讲的是一拨监狱里的囚犯,在一个美军“干部”的带领下,深入德军敌后搞破坏的故事 [4] 。
当时的年轻人偶像断档,看惯了《列宁在1918》的他们,第一次看到了来自美国的监狱“精英”,于是纷纷开始模仿。在美剧里,监狱从来都藏龙卧虎。从当初的《加里森敢死队》到如今的《越狱》,主角都来自监狱。
《加里森敢死队》让当时思想苦闷的中国待业青年,找到一些街头救世的要素。当时有媒体报道,有少年模仿电视剧里练习飞刀,有盗贼模仿连环盗窃,有学生模仿吸烟,喝酒模仿找帅,都是受了这部电视剧的影响 [4] 。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邓小平访美,签署了一揽子文化交流的项目。第二年,一部由中央电视台译制部引进的美国科幻连续剧《大西洋底来的人》,就突然出现在每周四晚8时的电视屏幕上。这部连续剧在美国反响并不热烈,但在中国却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全剧21集播出完毕之后,男主角麦克的太阳镜成为那个时代中国所有时尚青年必备的装束。
《加里森敢死队》作为中国第二部引进的美剧,于1980年10月开播,当时在每周六晚8时播放。但这部26集的美剧播完第16集后,便以黑底白字正告观众:本剧播放完毕。但是很多人都看出来,电视剧只播了一半。国人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纷纷给中央电视台写信。这成了CCTV历史上的大事件。
停播20多年后,2003年8月出版的《中央电视台的第一与变迁》一书,给出了当初终止播放的答案:“这部26集连续剧播放一半时,被认为是一部打斗胡闹的纯娱乐片,没有多少艺术价值而停播。”
那个时候,城市积累的待业人口已经达到200万,这是这个国家建国以来,待业人数的最高点。城市累积了大批待业者,就业压力很大。北京市的一份调查说,部分青年经济困难,思想苦闷,悲观失望。大批青年无所事事,游荡在社会上,惹是生非,犯罪率上升,败坏社会风气。
社会学家的研究表明,当时治安问题的渊源,基本上都和1980年引进的那部美国电视剧有关。其实那两年,城市居民的娱乐有限,电视机还没有成为大众消费品,在城市里,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电视机数量不足10台。年轻人仅仅依靠电视机传播了一个敢死队的名字。
但这对于那些待业青年就已经足够了。那两年街上敢死称勇的流氓队伍不少,最有名的有唐山的菜刀队和湖南的斧头帮。前者直接导致了1983年严打运动的开始 。
115云盘下载地址: 隐藏内容访问码:kb78